別以為只要咬牙忍忍好日子就會來了,你可能從中產階級淪落到"下流社會"而不自知。 

台灣新世界

英商渣打收購新竹商銀,匯豐花旗銀行爭相併購華僑銀行,外資麥格里 卡來爾 新橋 高盛 爭取大眾電信全數股權,東森 台灣寬頻 中嘉一一被外資併購。金融業 電信業 有線電視業,外資將行情炒高收購台灣產業,虎視眈眈登陸台灣。
2007年928房地產檔期,較便宜的法拍屋乏人問津,但天母出現每坪80萬的預售豪宅,內湖區豪宅建案每坪50萬。有錢人只買豪宅而看不上法拍屋,但一般民眾卻買不起,在台北市購買35坪預售屋,民眾必須18.4年不吃不喝。

台灣經濟與社會板塊正在大變動,你還是屬於中間的一群人嗎?
隨著併購案增加,人員精簡化之下,中產階級將被淘汰。財富會重新分配,中產階級失去競爭力而淪落中下階層,貧者越貧,富者越富。薪水的最高峰大約40歲,過了之後少有機會升遷或加薪,好日子不會隨年紀增長而理所當然來臨。
2007年,日本有八成人口淪為中低收階層,如果企業與個人不自救,政府又錯誤施政,失業率和物價將持續上揚,收入永遠跟不上物價。美國最有錢的前1%家庭,只要拿出財富中的1%,就等於社會底層兩千萬家庭收入的總和。


台灣即將步入M型社會

1. 台灣最富與最窮的族群,每年財富成長率竟然比中間族群還多 (7.03% 7.12% vs 6.58%)。中間族群未來的機會越來越少,如果不能往上提升,就只能向下沉淪,維持中產階級是很困難的。

2. 台灣的痛苦指數 (失業率+物價指數) 創下20年來新高 (6.43)。

3. 2007年台灣平均薪資年增率低於消費物價年增率,23縣市中有13縣市其家戶的每年可支配所得都是衰退的,其中雲林縣和澎湖縣減少最多。

4. 台灣將成為老化國家,65歲以上人口佔8.6%,超過聯合國標準。手上握有鈔票的人大多是不愛花錢的老年人,使社會財富無法流動,中產階級要翻身的機會將變更少。(OS: 如何讓握有金錢的老年人出手花錢呢?)

與其寄望政府,我們如何擺脫痛苦?


別再相信過去的社會常識

過去景氣不好的時候,政府降息與提高貨幣供給來刺激經濟,但目前台灣的狀況,即使利率不停降低,消費心態結構已經改變,這套方式並不適用。不要再把一切問題的解決都寄望政府,政府正是問題所在。社會上窮人越多,政府會企圖向人民徵收更多的稅,來救助越來越多的窮人,但這不能解除所有人的痛苦。以往期待"靜靜的做就會加薪"的社會價值觀已經不適用。


認清收支落差才能提升生活品質

很多人收入短缺感到痛苦卻沒有任何行動,他們擁有工作能力,但經濟上卻很困窘。這些人向下滑落時往往經歷了:
1. 試圖掩飾
2. 自以為可以東山再起
3. 發現無法翻身會拒絕承認現實
4. 脫離原來的生活圈
舉例來說,經商失敗的人會因為緬懷過去,因此還是打腫臉開賓士打高爾夫,彷彿一切沒有改變;新貴在公司不再受重用而降職,最後選擇不再奮鬥轉而經營鄉村事業。

痛苦的關鍵不在於變窮,而是人們無法接受自己收入降低,消費習慣與生活圈仍停留在原來的位置,中間的落差造成的痛苦比原本就窮的人更深,心理學上稱之為"認知失調"。當富者越富,台北市一個家庭可支配所得平均每月達10萬以上,則可稱為水準以上之有錢人,但收入低於此的人則容易產生失調,有些人名牌照買卡照刷而淪為卡奴,有些人則會自我否定,認為自己永遠也買不起想要的東西而感到無能。

別拿過去的尺來衡量現在的生活,而是必須改革自我意識,重建人生戰略。變窮,就是優質管理的開始,當你針對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檢討時,可以排出優先順序,把握重要的並捨棄不必要的,可以節流又能贏回生活品質。


重新分配有限資源

過去大家認為人生必定要投資的項目,不見得都是必要的。

購屋信仰
因為大家都認為自己是社會的中產階層,購買房屋安居立業養家活口是天經地義的事,年輕時仗恃著未來應該會升官加薪,即使生活會拮据些,但是一定要編列預算購屋。但是當你薪水不再增加的時候,還要賁負這樣的負擔嗎?

購車代步
養一輛車加上停車費與維修費,假使每週只開一兩次,倒不如需要的時候用租的。租借的觀念在公用的洗衣機或是出租公寓都是同樣的道理。

投資金錢不如投資時間
主計處統計,台灣家長每個月平均耗費4000元教育費,但把孩子的教育問題外包給素昧平生的老師是糟糕的模式,因為那些老師教導給小孩的價值觀也可能有問題,也可能因為補習而變成外食族影響健康。與其信任其他人可以教育自己的孩子,不如花費時間把自己的經驗傳授給孩子。許多富有的人自身並沒有時間,因此他們寧可花錢請別人做一些他們自己只要花點時間就可以做到的事。(OS: 哪些事是他們願意花錢請人代勞的呢?)


路線定位清楚,誰是你的客戶

未來只有兩種客戶,一種是上層階級客戶,他們會越來越有錢,越來越奢華,若鎖定他們,你必須有能力走徹底的奢華路線,這個圈子需要專業的知識與足夠的人脈。

另一個族群,也是最大的市場,就是從中產階級變為中低階層的客戶,他們人數逐年暴增,但消費模式卻和窮人不同: 他們不吝惜多付出一點價格,得到高品質 好感覺又貼心服務的產品,這就是"新奢華產品" - 感覺上流階層,價格下流階層
顯而易見的例子就是咖啡店市場,過去購買現煮咖啡只有星巴克或咖啡專賣店這種高價咖啡可以選擇,捨得消費的人不夠多,但是店面裝潢氣氛良好,客人會點一杯咖啡之後就坐一個下午,這對銷售來說是最差的狀況- 消費少流動率低。反觀崛起的85度C,以低廉的價格販售咖啡與蛋糕,或許口感不是非常美好,但很多顧客要買的只是一種喝咖啡的感覺,氣氛對了,管它好不好喝呢? 店面以低廉的建材裝潢出現代感,窗明几淨,速食感十足也讓客人不會久坐。販賣的是氛圍,低廉價格享有貴婦體驗,包裝變得很重要。

雖然這是龐大的商機,但是必須能夠利用最少的資源發揮最大的效益,降低庫存,嚴控成本,活用IT設備,重新檢視物流體系。西班牙成衣品牌Zara客戶每年回購次數平均17次,Zara很少打折,因為它的產品充滿時尚設計感,價格卻不高。他們有一套資訊系統可以串連各門市,隨時將顧客愛好與詢問度輸入系統,總部可以在第一時間判斷新產品的趨勢,冷門商品第一週販售結束立刻下架,以減少庫存。反觀其他高級品牌,從設計到出貨時間長,商品週轉率不高,過期貨必須以特賣折扣方式出清,造成顧客最後只等待特賣會而不願原價購買。而一般平價成衣量販店則因為單次大量出貨,無法有效控制成本之外,也因設計感不足而滯銷。

拋棄別人為你設定的尺,重新建立自我價值觀。當舊舞台謝幕,新舞台升起,你是否準備好要站在新的鎂光燈下?


心得&資料來源: 大前研一 (M型社會),Alexander von Schonburg (窮得有品味),網路文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SEE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